发布日期:2024-11-19 00:25 点击次数:60
孙立人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佼佼者,更是在抗日战场上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存在,曾经为了给那些在南京陷落之后遭到日寇屠杀的军民报仇、将投降的鬼子坑杀,有着“东方隆美尔”、“丛林之狐”的美誉。
而杜聿明是抗日名将、也是蒋介石身边得力的干将。
他们都称得上是抗击日寇、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。
然而同属一个阵营,原本应该成为志同道合的两人却并不“来电”,甚至可以说是矛盾重重。
杜聿明甚至在晚年曾经评价孙立人根本就不是民族英雄、而是卖主求荣的卑劣小人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一、两位抗日名将
实事求是地讲,国民党军队中不乏军事能力出众的将领,诸如杜聿明、薛岳、张自忠等等,军事素养都是一等一的。
一些国民党将领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有目共睹,他们在面对侵犯华夏的日寇时,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足以被后世所铭记,说他们是民族英雄一点都不为过。
国民党内部诸多将领之间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,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。
再加上当时国民党军队和政府中贪腐成风、腐化成性,高层只顾着自己享乐,并不关心底层士兵和老百姓的死活,早就失去了民心。
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、这样的政府又如何能赢的老百姓的拥护?
在不少有着很深矛盾的国民党将领中,杜聿明和孙立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其中的典型。
杜聿明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于孙立人的厌恶,甚至在晚年时提到对方,竟然愤怒地大骂孙立人是卖主求荣的小人。
杜聿明是正宗的黄浦一期,与陈庚、徐向前等多位开国元勋都是同班同学,不论是资历还是军事素养,在国民党众多高级将领中都算的上是顶尖级别。
除了资历老、能力强,杜聿明还是老蒋的嫡系和忠实的追随者,但是这个人骨子里非常正派,对于国民党内部的明争暗斗、腐败成风非常反感和痛心。
因此这个人虽然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,但是却为人低调、谦虚,很少在公开场合评价或是议论同僚。
但是对于曾与自己一同领兵、远赴缅甸作战的孙立人却是例外。
而在国民党军队中,孙立人绝对是个另类。
因为他并不是毕业于黄埔军校、或是保定军校这一类培养了无数军官的“摇篮”,而是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。
按照正常思维,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之后在抗日战场上,那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将军联系在一起,但是孙立人告诉你“我可以”!
从一介书生到抗日名将、从基层军官到指挥数万人的将军,孙立人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,就完成了别人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。
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和在美国知名高校留学的经历,孙立人在回国后很快就得到了重用。
让孙立人扬名立万、被后世所称赞的则是他率领国民党中的精锐之师,两度赴缅与日军作战,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切断西方国家对中国援助、让中国就此陷入孤立无援的阴谋。
在远离故土的缅甸战场,孙立人率领部队共计歼灭日军超过三万人,彻底将日军逐出了缅甸、并打通了中印公路,使得西方国家捐助的物资得以顺利运到国内,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二、杜聿明和孙立人的矛盾
很多人都知道,孙立人当年率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有着出色表现,并由此奠定了他抗日名将的地位,其“丛林之狐”、“东方隆美尔”的称号都是因这场战役而来。
孙立人在缅甸威名远播,但是后世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,当时领导这支远征军的并非只有孙立人一人,与他一同率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的还有蒋介石的心腹杜聿明。
这两位将领当年在滇缅战场上本应默契配合、协同作战,但却因为在之后所经历的种种曲折之事,造成了杜、孙两人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,使得双方从此一拍两散、终生不和。
不仅如此,一向好脾气的杜聿明在后来只要一提到孙立人,就变的异常愤怒,甚至在晚年在回忆这段往事时,还会时常咬牙切齿地指责孙立人“卖主求荣、根本就不是民族英雄”。
杜聿明之所以如此痛恨孙立人,是因为当年他俩率领部队进入缅甸之后,在对待驻扎在缅甸的英军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完全不同。
蒋介石当时之所以同意派出军队前往缅甸,目的是为了与英军一同保卫滇缅公路这条“生命线”。
然而当孙立人和杜聿明带领部队刚刚进入缅甸境内,就收到了遭受日军猛烈攻击的驻缅英军的求救。
在是否营救英军这件事情上,杜聿明与孙立人的态度截然相反。
孙立人主张立刻带领部队前去营救,给出的理由是中英同属反法西斯同盟、是友军,遇到困难自然要帮一把。
而杜聿明则是持相反态度,因为他知道英国人根本就不靠谱,再加上远征军经过长途跋涉进入缅甸,将士们还没有喘口气就又要去救英国人,杜聿明是一百个不愿意。
最终孙立人带领一千多名士兵赶到了英军被困地点、拼死将7000名英军救出了包围圈,打的日军是狼狈不堪。
孙立人在初入缅甸就打出了中国军队的气势,让他在盟军内部名声大噪。
三、野人山之痛
孙立人和杜聿明原本以为这次拯救英军于水火之中,能够在之后和他们一同完成守护滇缅公路的战略任务。
谁料英军不但是一群乌合之众、更是一群忘恩负义之辈,在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时,只顾着逃跑,根本就不管友军死活。
面对日军疯狂的进攻,远征军将士们虽然拼死抵抗,但却因为寡不敌众遭受了重创,损失惨重。
更要命的是日军切断了后路,这使得远征军不得不选择撤退。
在撤退路线选择上,远征军有两种选择:
一是听从蒋介石的安排、从危机四伏的“野人山”回国;
二是放下武器、以难民的身份跟随英军退守他们当时的殖民地印度。
杜聿明决定率领部队穿越野人山回国,然后途径云南回到南京向他的蒋校长复命。
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孙立人的强烈反对,他认为杜聿明选择把部队带进恐怖的野人山,难度不亚于与日军硬碰硬,几乎没有胜算。
孙立人提议将部队撤往印度,之后在那里休整过后再做打算,这样比钻进生死未卜的野人山安全的多。
正是孙立人的这个决定,使得杜聿明和他的关系降到了冰点,更是在此后怒骂其是“卖国求荣的小人”。
在杜聿明看来,远征军如果不是因为英军在关键时刻背信弃义,怎么会落得个被迫撤退的结果。
可面对这样的所谓“友军”,孙立人竟然还要舔着脸去给英军做掩护,这不是“卖主求荣”又是什么?
最终,孙立人和杜聿明因为意见分歧太大,只能各率一支部队一个北上进入到野人山、一个向西退守印度。
杜聿明带领一万五千人进入到野人山后,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,缺粮、缺水、缺药品,将士们饥渴难耐。
除了缺乏必要的生存物资,将士们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野人山中大如麻雀的蚊子、以及各种毒蛇、野兽。
一万多人的部队在瘴气横行、荆棘遍布的原始丛林中穿行了100多天,在付出了一万多人的惨重代价之后,终于从这片死亡之地中走了出来。
而与之相反的是孙立人率领的部队在退往印度后,得以保存实力。
之后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更是表现的极为出色、屡立战功,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赞誉。
可面对孙立人所获得的各种赞誉,杜聿明却气的肺都要炸了。
这倒不是因为他嫉妒孙立人所获得的种种荣誉,而是对孙立人在缅甸战场上不服从命令、甘愿为英军“挡子弹”的行为不满。
在杜聿明的眼里,孙立人就是想要巴结英军,即便知道英国佬就是把远征军当成肉盾,也不惜舔着脸往上凑,根本就不顾士兵的死活。
结语
其实杜聿明和孙立人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个人恩怨,说白了就是两个人在军事思想和行动方面观点的不同而已。
孙立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欧美思想,因此对于欧美国家有着一定的亲和力;而杜聿明接受的则是传统的中国式教育,非黑即白的观点很重。
他们俩谁都没有错,只是选择不同。
虽然被杜聿明骂成“卖国求荣之人”,但对于孙立人将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,他配得上“民族英雄”的称号。
(原标题:菲沃泰:与魔形智能科技合作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) 近日,...
(原标题:金慧科技(08295)发布中期业绩,股东应占亏损5214.2万元) 智通财经...
(原标题:亿航智能完成全球首次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,产业设备厂商加紧布...
本站消息,截至2024年11月15日收盘,财富趋势(688318)报收于177.63元,较上周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