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11-18 23:09 点击次数:160
出品|虎嗅青年文化组
作者|木子童
编辑、制图丨渣渣郡
流行就是一场巨大的轮回,每隔几年,总有那么一个单品会印证这句至理名言。
这一回,轮到了“干粮店”。
如果你是短视频平台的高强度用户,那或许你已经察觉,这种源自澳洲的散装商店今年突然火了起来。
不光当地的视频博主靠此发家,国内也迅速开起了同款:
从上海到香港,从天津到郑州,小时候司空见惯的散装商店,怎么就成了新财富密码?
啥是干粮店?
简单来说,就是以散装形式销售有机食品、日化品的商店。
由于践行着严格的环保理念,干粮店的所有商品都装在大号容器中,没有独立包装,顾客需要多少,按需自取。
店内甚至不提供塑料袋,想要分装,只能复古地使用纸袋或者玻璃瓶罐。
分装好后自己称重、写标签,再按重量买单。
听起来是不是相当繁琐?偏偏就是这繁琐的流程,拍成视频相当治愈,甚至带火了一条“干粮店赛道”。
干粮店能火起来,澳洲生活博主“在悉尼吃喝玩乐KK”功不可没。
正是她的干粮店系列,让大洋彼岸的华夏人知道了东西还有这么一种卖法。
KK人送雅号“澳洲随意姐”,与‘日本拼姐、韩国多绝姐,中国英子”并称睡前必刷四姐头,因为她的视频总以一句“随意”开头:
“你们知道在澳洲的干粮店,DIY手工生巧能有多随意吗?”
句式固定不变,手工生巧还可以替换为瑞士卷、熔岩蛋糕、香薰蜡烛和浴球等等,这些都是她在干粮店购买原材料后,回家自制的目标。
不过做啥并不重要,做得好不好也不重要,因为真正的看点,早已在制作之前就已经结束。
看KK的视频,十个里有九个是冲着前半部分来的,也就是干粮店购物实录。
丰富整齐的店铺、行云流水的操作,直接就是一整套硬控:
明明都是高贵的小众食材,却买出了菜市场按堆儿撮的松弛,甭管最后结账多少钱,反正装的时候感觉便宜大碗,一本超值。
拿一个小玻璃瓶,铲点黑巧克力,拿一个玻璃瓶,铲点白巧克力,再拿一个玻璃瓶,铲点儿牛奶巧克力。
“别呼吸”,静静听——干燥清爽的巧克力豆落进玻璃瓶中,击打出密集的清脆声音,看她装巧克力豆,我能看一个晚上。
从摆满五颜六色玻璃罐的货架上拿一罐浅绿的抹茶粉,再取个纸袋,铲些可可粉做装饰。
干粮店里什么都有,仿佛就连棺材板都能现场手搓。
想做蛋糕了,去干粮店,想做冰淇淋了,去干粮店,想做浴盐,去干粮店,出门忘带洗漱用品,还是去干粮店,确实很随意。
北欧的黄桑葚、中国的红枸杞,上有又粗又长的香草荚,下有现打的麦芽糖,光麦片的辅料就能摆上整整两排,各色果干堆了满墙。
如果说这还算是与儿时常识接轨,那接下来绝对超越常识——店里还有化妆品和日用品,也是散装:芦荟胶是桶里打的,荷荷巴油是罐里流的,就连牙膏都是散装,想用你就从大桶里挤。
而这分装打包的过程,又成了干粮店的另一项优势:强互动性。
去超市采购那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,没有灵魂。而去干粮店更像是在货架上亲手采摘——顾客本人构成生产的最后一步,体验拉满。
看干粮店视频,总是恨不得在打包环节以身相代,看起来实在太好玩了。
金黄的麦芽糖浆浓稠厚重,涌进玻璃瓶中堆叠成硬质的纹理,一铲子浴盐,铲出沙沙的声响。竹炭粉被店员深深藏在仓库,有人讨要才小心翼翼地拿出,不必说,当初一定是出过事故。
博主拿了这样,观众想尝尝那样,看着看着,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:
什么时候我家门口也能有啊?
还别说,保不齐你家门口还真有一个。
14亿人口追起热点来,没有什么能快过中国速度。干粮店赛道火起来没俩月,第一批干粮店就已经开始冒头。
根据大众点评,从上海到广州深圳,从天津到合肥郑州,澳洲的干粮店,咱中国也有啦。
不过有了,如有。如果抱着体验原版的心思前去打卡,多少会有点失望落差。
相比于从理念到经营模式完美自洽的澳洲干粮店,国内急匆匆开起来的干粮店,只学得了三分皮相。
坐落在上海淮海路的STOPSHOP停停商店或许是形式上最为相似的一家,但依旧受到不少吐槽。
这家社区循环店转型的商店,特意辟出了一半区域给无包装“零拷”,有各色散装果干、环境友好洗护液,还能打散装有机酱油。
一打眼,从选品、店面陈设到购物流程,就是活灵活现一家干粮店。
但仔细一看,细节上却做了本地化处理,就是这一点处理,渐渐偏离了干粮店原教旨主义。
容我再次赘述一下干粮店的两大特征:
第一,追求极致的环保与循环,所以店内没有塑料包装,只有纸袋和玻璃器皿,鼓励顾客自带容器。
第二,卖的一定是有机健康食品。
最常出现在澳洲博主视频里的干粮店ScoopWholefoods就把省下多少塑料袋视作最大的成就,高高挂在主页。
而在停停商店,分装瓶中赫然出现了塑料瓶子,打包的纸袋也加上了漂亮的塑料透明天窗。方便是方便,便宜是便宜,可惜悖离了环保的出发点。
失去的不光是面子,还有里子,作为一家干粮店,它的备货也谈不上充分。
起码想用店里的材料DIY点啥,肯定不能太“随意”,因为相比于澳洲的琳琅满目,上海寸土寸金的店面里,商品种类大大缩减。
再加上宠物专区,人类食物的空间更是捉襟见肘,每个品类只能选出一两位代表选手,难怪有顾客吐槽:“宠物的零食品种居然比人类的多。”
关键是,价格还不便宜。
50毫升香薰液售价16元,自配茶包7元一个,散装的有机酱油6块钱100ml,相同品牌网购仅需5块4,还能少付一个瓶子钱。
以沪币的购买力,上海朋友倒也不是买不起高价商品,只不过印象里散装就是廉价的代名词,突然换个马甲挂上高价,有点难以消化这个“值感”落差。
于是乎,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,不少人兴冲冲跑来打卡,下手却很谨慎。
“看的人多,买的人少”,有顾客留下这样的评论。
在一次访谈中,该店主理人透露,开业以来,卖得最好的不是散装产品,而是线香和艾草锤。
有些人担心食品的保质问题,商店承诺,“少量续补,定时更换,冻干不超过48h”,不过似乎执行得过于理想。
当评论区有人问起更换掉的产品怎么处理,店家给出了一个所有零售店主都要羡慕不已的回答:目前都在最佳期限内卖完了。
“内容不太丰富,可逛性不高。”
缩水的货架、错位的包装,还有并不美丽的价格共同构成了一幅“值缩力”拉满的场景,被澳洲干粮店馋起来的消费欲,又被老老实实按回了原处。
与其说国内是有了干粮店,不如说是有了干粮店的概念店。
说到底,都是干粮店,但国产干粮店和澳洲干粮店卖的就不是同一种东西。
在澳洲,干粮店是真有价格竞争力。
看起来依旧很贵,不到300g棉花糖,售价17.79澳元(约合人民币84元),放在普通澳洲超市,能买1.6公斤还富裕。
但是,这是纯素食棉花糖,特殊的健康食品。如果加上这个前提,干粮店的价格瞬间就眉清目秀起来——亚马逊上,相同重量的纯素食棉花糖要卖20澳元。
如果你是一位坚定的有机健康食品用户,那干粮店绝对是上货的好地方,它做到了它的承诺,减少包装,换取更低廉的售价。
但为环保支付溢价这件事,压根就没写进中国人的基因里。
KK的视频下,最常见的评论是“花大钱,办小事”。观众笑话她明明上街买成品更便宜,偏要在干粮店零碎打包材料回家自己动手,关键是,买到的原材料甚至比成品还贵。
没有人在意食材是否有机,没有人在意化妆品的生产过程是否零剥削。观众只注意到,在本该廉价的散装店里,一通操作猛如虎,最后拉出个天价账单。
如果说澳洲人在干粮店买的是商品,那中国人更多购买的是“在干粮店购物”这件事本身。
重点不是买什么,而是在干粮店买的都是什么人。
即便在发达国家澳洲,长期食用有机食品的,显然也不会是一位需要迅速喂饱5个孩子的黑人妈妈。
消费干粮店,本身就是一道身份门槛。
干粮店里主营的商品几乎就是中产白人女性的生活侧写:
早上6点在洁白的大house醒来,啜吸一口Stanley水壶中的纤体果汁,在阳光里做一段瑜伽,然后用自制蜂蜜浴盐泡个热水澡,再来一碗填满各种辅料的彩虹酸奶碗。
看似是健康、环保、有机,这些光明遥远而正确的东西,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暗喻:有钱。
道德也是一种经济问题。
于是,当干粮店的顾客画像逐渐清晰,“成为干粮店的顾客”反而成了另一种商品。
仿佛只要走进干粮店,就能成为一位标准的干粮店客人,这意味着你是健康的、环保的,与一切中产的优越品质划等号的,同时富有到可以轻松支付这一切。
只不过,国产干粮店的细节偏差,又让这种身份幻像的建构隐隐崩塌:
是环保的,但使用塑料;是有机的,但不便宜;是便宜的,但不有机;有包装商品和零包装商品搭配着卖,商品只有有限的品类可选……
各种自相矛盾,让中产消费者的清贵伴随干粮店的逻辑摇摇欲坠。
于是拍照打卡之后,人群如涌来时一般迅速退去,徒留真正渴望一家平价有机商店的顾客一声叹息。
澳洲干粮店的存在,让我们看到一种有机食品变得丰富、平价、触手可得的可能。
虽然这一次的登陆不太成功,但终有一天,我们也将拥有这样一家商店,或许它叫“副食店pro”“南货店plus”,不管叫做什么,需求一直都在。
(原标题:菲沃泰:与魔形智能科技合作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) 近日,...
(原标题:金慧科技(08295)发布中期业绩,股东应占亏损5214.2万元) 智通财经...
(原标题:亿航智能完成全球首次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,产业设备厂商加紧布...
本站消息,截至2024年11月15日收盘,财富趋势(688318)报收于177.63元,较上周的...